株洲市文明村镇 ­­- 醴陵市板杉镇

板杉镇板杉村地处醴陵市板杉镇北面,由原大石桥村和原杨家湾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7.81平方千米,辖31个村民小组,1021户,4251人。板杉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共有党员103人,高中及中专文化40人,大专以上10人,320国道和浙赣铁路从村中心横穿而过,将全村二分为三,交通不便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户200人。几年来,在党、政府“扶贫帮困,脱贫攻坚“政策的深入推进中,板杉村干群齐努力,全村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均收入稳步提升,2017年顺利退出贫困村系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生活有着更高要求。在总支书记王燕林的带领下,向着“文明村镇”的目标迈进。

一、加强领导,全民动起来村两委充分认识到“创文”工作对乡村振兴及村级各项工作的促进作用,始终把“创文”摆在同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同等高度上来抓。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文”工作领导小组,定岗定责,明确工作目标,精心制定“创文”工作计划及工作方案。坚持高标准、高素质,严要求、起步快的原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建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配有棋牌室、图书室、教育培训室、远程教育活动室等,购买了电视机、计算机、高清电子显示屏等先进设备为全村群众提供文化体育和娱乐休闲场所;图书室配有2000余册图书和各类报刊的图书室,为全村群众提供了精神文化食粮。群众办事方便,娱乐、休闲健身有新去处。村委会还成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不定期开展特色活动,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村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人们形成崇德向善、助人为乐的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形成移风易俗新风尚免费为走进来的老人提供各项服务,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了养老新方式,形成了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二、村庄整治、环境美起来。作为株洲市人居环境整治的“百村示范”村,在村党支的策划部署下,村妇联积极响应,扛起了“美家美妇,巾帼先行”旗帜,成立了以妇联主席为首的巾帼爱卫队,长期活跃在特困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家庭,帮助和指导他们搞好家内外环境卫生;给村民送一封信,把文明创建的标准和要求送到千家万户,呼吁全体村民齐动手,共同维护村庄整洁,打造美丽新村。在“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垃圾处理模式下,村级克服资金短缺情况,购买了自卸式垃圾车和两台清运电瓶车,和大小垃圾桶1000余个,每天环绕村庄收集垃圾,以保持村庄长期干净整洁,垃圾不在村里过夜的目的。也让全体村民对创卫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田塘沟渠,道路两边,再也看不到零散垃圾,环境明显改善。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实事,围绕创建目标,研究制定本村的长、短期发展规划,每年要按计划实施,成效显著,逐渐实现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拓宽硬化村级主干道11.9千米,修建危桥两座,村内交通畅通,无交通安全隐患;安装路灯200余盏;建设单村饮水工程3个,安全饮水全村覆盖。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注重资源利用,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发展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村委会在积极引进产业、培育产业,扶持产业的同时,鼓励贫困人口参与到合作社的建设中,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分红等方式增产增收,巩固脱贫。目前,在8个经济合作组织内,都不同程度占比了一些贫困劳动力,有效的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当然,文明创建工作不仅仅局限在这些方面,我村还需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道路上更加努力。在村级管理服务中,还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使管理更加到位,真正让老百姓富起来,村庄美起来,人民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