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名学
在2017年我市隆重举办的首届“十佳作风标兵、十佳敬业标兵、十佳家风标兵”评选活动中,王名学获得“十佳家风标兵”称号。
王名学,男,1976年8月出生,大专文化,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周塘村支部书记。现在家里有奶奶、母亲、妻子和一双儿女共6口人。他从小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从爷爷繁洐下来的后代共37口人,其中党员17人。70年代末期开始,王名学的叔辈们陆续外出工作,均事业有成,但不论多忙,逢年过节都会团聚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特别是每年除夕,王家都雷打不动的召开家庭会议,这种传统通过村民的口口相传,在当地已经传为美谈,对带动当地家风民风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家庭会议是王名学家中每年的头等大事。因为他们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会议的习惯迄今已延续了40多年,他们以其为纽带传承“孝道、勤劳、诚信、上进”的好家风。每年吃完团圆饭后,一大家子几十口人不论老少都要围绕家庭教育、家庭团结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上年情况、说出来年的打算等,每人都要发言,要求讲深讲透,并相互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都是快人快语,有时甚至达到脸红脖子粗的地步,做到了讲的实在,听的服气,由专人作会议记录,促使全家进一步凝聚感情、升华家风、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家庭会议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鼓励读书学习、有上进心,长辈们对晚辈的教育更是不吝言辞。重视教育的传统家风使得王家出了不少人才,第二代王声明是郴州市十大名医之一;王声跃被评为全国优秀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王声位下海创业,成为资兴在外著名企业家,经常为家乡捐资助学、修路架桥。第三代王灿是资兴市为数不多的考取清华大学的,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清华大学教授;王起考取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王名学为人正直、厚道,有责任担当,自1999年大专毕业后,本也可以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外出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但在外出务工一年回到家中后,他看到家中只有奶奶、母亲、大叔、大婶4个老人在家,望着几位老人日渐苍老,他流着泪说:“家中没有一个年轻人就没有朝气,必须有人来担当这份责任”。于是在当年的家庭会议中他主动承担起在家照料老人的重担,让在外工作的家人们少了牵挂,也都有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他自己也受群众信任,从2002年起历任村秘书、主任、支书等职。
因家中老人们的身体还硬朗,又有妻儿陪伴老人,2014年的支委换届中主动辞去支书职务外出经商。然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1月大叔意外去世,他再次回家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由于奶奶年事已高、伤心过度,不幸摔断了腿,而妻子不仅要照料小孩,还经营着家里的农庄,无暇顾及老人的饮食起居,所以这些事务都落在了王名学身上,要帮奶奶喂饭、翻身;冬天要泡脚、开电热毯,夏天要点蚊香、捶背,并照料奶奶按时吃药,为了能够让奶奶开心,他把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讲给她听,让奶奶也能够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在王名学的精心照料下,93岁的奶奶虽身体残疾,坐在轮椅上,但仍精神矍铄,个人生活勉强能自理。照顾好老人,使老人安度晚年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一家之风传播开来就是社会风气,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家风正民风纯国风兴。王名学的好家风走在了前列,不但在本村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更是辐射了周边邻村乃至整个黄草镇,让村民家家户户学有榜样,行有模范,做有典型,使当地社会风气形成了良性循环。